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新闻动态

历史性突破:我院学生科创团队在2022年创新创业 赛事中喜获佳绩
发布时间: 2023-03-09 20:57:00   作者: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通讯员陈俊男、徐皓杰 摄影各团队 编辑耿婧“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学校“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历来重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院“梦工厂”实验室为平台基础,建立指导教师信息库,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激发师生创新创业兴趣。组织学术报告会“绿色地球论坛”,承办“名家论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创新创业大赛宣传视频,积极动员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浓厚学院创新创业氛围。

以“iGEM”“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创新创业赛事为平台,学院先后培育出了“CUG-China”团队、“积水”团队、“脉恩环境”团队、“炭合”团队、“筑梦”团队、“风华生态”团队等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涌现出了“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创业奖获得者彭浩,学校“创业先锋”程毅康等一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典型。

2022年,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竞赛取得新突破。首夺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金奖,斩获“互联网+”国赛银奖2项、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挑战杯”国家级奖项1项“创青春”国家级银奖1项。其中“炭合”团队5人获国奖,大四年级学生全员保研。

iGEM国际金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可广泛应用检测环二鸟苷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项目成员:骆治昊、闪亚薇、韩茜、徐家成、刘健、朱舜华、肖林海、陈宏玮、姚瑶、任倩倩、李旭、李子凡、张子蔚、陈帅宇、魏宗恒、江哲林、田知非、刘源栋、马扬钧、颜嘉彤、邵颖慧、刘佳宜、钟一

指导教师:胡译丹、石良、董依然、蒋永光

项目简介:团队基于合成生物学方法来构建一个可检测不同种类细菌细胞内生物膜调控第二信使环二鸟苷酸浓度的生物传感器,进而对可降解生物膜的药物进行高通量筛选。本项目所开发的环二鸟苷酸生物传感器将会加速生物膜调控机理研究的步伐,促进生物膜工程改造,加快控制和利用生物膜方法的探索,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双重意义。

“互联网+”高教主赛道国赛银奖(省赛金奖)项目展示

项目成员:许涵、程毅康、蔡子延、张彤彤、田一茜、熊俊风、孙文锦、刘家宜、袁岭迤、刘子涵、刘子源、李舒奕、邱洋、冯宇、王宗星项目名称:修砷养源——原位修复高砷地下水技术全球领航者

指导教师:皮坤福、王焰新、谢先军、李俊霞、苏春利、马传明、潘欢迎、刘鹏、陈俊男、郭锐

项目简介:砷分布面积广,且部分地区浓度极高。长期饮用含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威胁居民饮水安全。而地下水是居民生活用水重要来源,修复地下水砷污染已刻不容缓。项目依托基于氧化还原方法的规模化原位固砷技术,从源头上实现地下水砷原位去除,不引入二次污染,在成本效益、系统灵活性、环境友好性和用户可接受性等方面占有巨大优势。团队成员针对小农户井口制备了能够原位修复的除砷净水装置,贴合井壁、安装方便,通过三层过滤实现净化水质,且滤芯可更换。团队已成立砷源环境科技(武汉)有限公司,通过走访交流,已与河南勤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溢爱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致力解决高砷地下水污染问题,提升水质,改善民生。

“互联网+”红旅赛道国赛银奖(省赛金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炭合环境——致力于从源头开展地下水-土壤协同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成员:程毅康、冯宇、刘子源、华祎梓、陈鑫鑫、雷雨濛、罗敬文、孟一帆、蔡子延、王倩、刘佳、王宗星、韩鹏、章怡婧、陈奕璇

指导教师:刘鹏、王焰新、郭锐、谢先军、马传明、王海锋、陈俊男、陈昭颖、潘欢迎、皮坤福

项目简介:团队提出以地下水土壤协同治理的方式对污染农田进行修复,通过切断地下水这一农田污染的主要途径,解决土壤治理后顾之忧。传统土壤修复方法需反复治理,但成效欠佳,团队成员结合自身地下水专业优势,在实地深入调研发现,众多农田重金展污染的来源为地下水。只有先把地下水治理好才能切断农田的污染源。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环境功能性生物炭,耦合重金属活性隔离屏障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致力于从源头解决农田“五毒”(汞、镉、铅、铬、砷)污染的问题。

团队已于2022年8月成立公司,立足于水土共治。团队未来计划在各乡镇设立生产合作社,以回收当地秸秆等废弃物的方式带动当地增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国际赛道国赛铜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炭索者--农村碳交易体系开拓者

项目成员:苑亦菲、程毅康、樊韶辰、冯雨萌、牛曦漫、潘妍、孙华苒、王岩、夏泽骅、易丰镐、曹馨予、彭捷、栗赫、钱俊飙、朱文龙

指导教师:刘鹏、王焰新、刘子源、郭锐、向龙斌、谢先军、马传明、潘欢迎、陈俊男

项目简介:团队基于收集农村的碳盈余,建立了一个进行国内外碳盈余交易的平台。首先将自主研发的利用太阳能聚热的生物炭制备装置低价卖给农民,以经济有效地利用生物质废料。然后将收集到的碳盈余数字化,转化为平台上可以用于交易的产品,国内外有需要的企业可通过登录操作平台进行购买碳盈余,用户可自行在平台完成交易。实现用户通过碳交易实现盈利、国家通过碳交易减少碳排放、项目通过平台服务进行盈利的三赢模式。此外,本项目能基于平台大数据分析管理,为用户提供有偿数据分析服务,以便用户在碳交易过程中获取最大盈利。与国家“双碳”政策紧密契合,并可依托国家政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互联网+”国际赛道国赛铜奖项目展示

项目名称:地下水监测及一体化数据处理

项目成员:栗赫、彭捷、于涵艺、王鋆笛、冯曦、朱文龙、胡铭睿、程毅康

指导教师:王焰新、刘鹏、向龙斌、谢先军

项目简介:

《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劣质地下水直接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居民身体健康,改善地下水管理迫在眉睫。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健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分析机制,本项目通过远程监测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环境,获取并整合相关数据,进行一体化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服务和修复方案,全面保障地下水的开采的合规、合理,保障地下水安全。本项目打破原有环境水文地质的传统商业模式,将水文地质监测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形成有力支撑,切实推动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多年来,我院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行业和服务区域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未来我院将继续紧密聚焦“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上一篇:环境师生热议两会(一)